近年来,安丘市坚持认知认同和实践养成并重,深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沃土,将其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血脉、社会治理肌理和百姓日常生活,打造“德润青云”工作品牌,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遵德守礼、崇德向善,以更实举措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融入强市建设:以“德”铸就发展之基,全面夯实产业根基
紧扣“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将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各环节,在产业园区深入开展“诚信经营·敬业奉献”主题活动,覆盖企业300余家,举办专题培训50余场,引导企业以德兴业、以信立市,产业园区营商环境满意度攀升至95%。突出“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累计打造“行业先锋”示范岗等120个,开展“乡村振兴之星”评选,发布“新农人招募令”,吸引青年人才通过“田间直播课堂”传播技术精神。将“诚信”纳入农业生产标准,在全国首创“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立“二维码溯源+红黑榜”机制,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振兴。
融入法治建设:以“法”保障德治之效,筑牢规则堤坝防线
完成多项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及80%以上新修订村规民约审查,全面嵌入核心价值观要求。组织“法治安丘·德法同行”活动200余场次,举办“法治护航”“法润青苗”等法治教育活动160余场次。精心打造“锐执有潍·安执利剑”特色执行品牌,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行动。创新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短剧,以情景剧生动演绎法律知识,多部作品获上级媒体刊发推介。在主流媒体开设“核心价值观在安丘”专题专栏,着力打造“枫桥宣讲团”普法视频号、抖音号及“网红吴警官”个人IP,全网粉丝突破500万,视频播放量超10亿次,开创“流量时代”核心价值观传播新范式。
融入文化建设:以“文”涵养德行之源,厚植文化沃土底蕴
结合“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演出270余场。举办“法治文艺进夜市”活动,创新植入剪纸、书法、烙画、泥塑等非遗技艺传承链条,创编《移风易俗唱文明》东路大鼓戏、《喜老头发愁》等小戏小剧20余部。组建26个思政名师团队和10人核心宣讲团队,开展思政课堂及专题宣讲15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着力打造“理润安丘”“安姐说”宣讲品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社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宣讲活动530余场。通过覆盖社会各界的沉浸式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在文化体验与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融入社会建设:以“治”汇聚德治之力,构建和美家园图景
广泛组织好人、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礼遇活动,推出“身边微典型”“星榜样·好人故事汇”系列报道25期,涌现出中国好人5名,省级道德模范4名。在城市社区推行“红色网格+核心价值观”模式,融入200余个民生项目,居民文明实践参与率提升至65%。推广运营“幸福食堂”35处,日均服务老人超2000人次。设立“邻里互助站”120个,有效解决邻里小事5000余件。开展“我的社区我的家”微心愿认领活动,实现微心愿1200余个。在农村利用农村大喇叭播报“好人好事”,建立农民身边的“精神加油站”,用乡音传递正能量,实现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融入机关建设:以“行”引领德政之风,树立模范标杆典范
将核心价值观核心要义深度嵌入单位规章制度体系,贯穿制度制定、执行、监督全过程。深入开展“汶水先锋”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党组织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乘数效应,组织党员干部参与文明实践超1.5万人次。倾力打造文明窗口20个,推行“微笑服务·暖心办事”,群众满意度达98.5%。教体系统面向全市80余处中小学建立核心价值观文化育人评价指标,形成“一校一品”格局。创新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11个教共体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互动交流,助推乡村教育振兴。在机关广泛开展“寻访红色古迹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爱我国防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开展“光影镌刻民族记忆 行动践行核心价值”红色观影活动80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奉献担当精神,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安丘市系统推进“五融入”实践路径,将“德润青云”品牌精髓贯穿始终,成效显著。展望未来,安丘市将持续深化探索创新,聚焦品牌项目化、数据化、实效化建设,不断拓展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奋力绘就“德润青云满安丘”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