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看似小切口,实则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文章,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潍坊市昌乐县以党建为舵,以创新为帆,以科技为桨,强化引导,示范带动,持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新时尚”转化为居民“好习惯”。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创新力激活分类潮。红色力量下沉,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垃圾分类宣传纳入支部主题党日。化身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这个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得投到蓝色桶;这个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得投进红色桶哦!”清晨的恒盛社区广场上,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王先生正耐心指导居民分类投放。领仕郡小区里,他们活跃在智能垃圾回收箱旁,耐心讲解分类知识,手把手教会老人怎么使用智能回收箱。党员们分发宣传资料,以身作则精准投放,将政策语言转化为家常道理,带动邻里共同行动,形成“党组织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的生动局面。
科技赋能助分类,智慧共享绿生活。为提升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档次,县财政每年投入500余万元用于分类设施的配备和维护,镇级财政每年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分类垃圾桶的全面配置。现已完成53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创建,32个居民小区35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的安装工作,平均每日兑现垃圾分类扫码资金6000余元。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具备分类投放、自动称重、满溢报警、数据精准统计等功能,让垃圾变钱“秒实现”。颐轩国际小区居民李阿姨熟练拿出手机扫码登录,投放纸箱后满意地说:“操作很简单,投递完成后,立即显示投放物品的重量及金额,环保又实惠!”智能设备的引入,点燃居民参与热情,让分类从“要求”变成邻里间乐于分享的“新潮流”,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
精准滴灌渗万家,宣传矩阵织绿网。为实现宣传阵地多元化。在城区打造了两纵两横4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并在小游园、口袋公园建设6处生活垃圾分类景观小品,设置温馨提示牌、宣传版面等,让广大市民在游玩、闲逛的同时,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增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成为缔结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的纽带。在中心城区建设2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实行白天全程开放,配备智能化智慧管理影像,落实专人管理、解读,图、文、声、像并茂,日接待群众400余人次,形成全社会关注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在利用各类媒体及微信朋友圈、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商场、进校园等志愿服务活动6次,延伸至2所学校,1000多个家庭,发放宣传资料1300余份。昌乐二中的学生走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亲历了一场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重生之旅。从“娃娃抓起”到“全民参与”,昌乐县将宣传阵地搬到群众身边,用趣味互动代替生硬说教,让垃圾分类融入日常、成为习惯。“志愿红”领跑分类路,让绿色理念在社区扎根、向校园延伸、于商圈闪耀,让垃圾分类“遍地开花”。
从社区楼栋到菁菁校园,从繁华商圈到万家灯火,垃圾分类的绿色基因,在红色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已深深融入城市运行的脉络。党员先锋的躬身力行,智能科技的便捷赋能,全民参与的涓滴之力,共同汇聚成昌乐的文明新高度。